電影路演別搞成純粹“商演”
針未尖
很多新電影上映宣傳會在影院安排路演,即在觀影場次中,安排主創、主演與觀眾見面。因為有明星到場,這種方式受到不少影迷推崇,而票價也動輒被炒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在某二手交易平臺輸入關鍵詞電影路演,可搜索出大量各地粉絲代購、轉售電影票的信息,其中售價最高的為電影《瞞天過海》在深圳的一場路演,標價為1000元。
路演是電影進行線下宣傳的重要活動,包括映后見面會、媒體群訪、專訪等內容。一些電影最終取得優異票房,除了電影本身質量好,路演也幫了不少忙。不過,隨著路演成為電影宣發標配,虛假宣傳、惡意炒作等不當操作也逐漸增多,一些電影被質疑請群演現場假哭假笑、炒作話題,愛情片邀請情侶現場求婚,親子片邀請母子互訴衷腸,懸疑驚悚片一定會有觀眾嚇得爆米花滿天飛路演中演的成分一個比一個精彩,讓現場不少真實觀眾厭倦反感。
電影路演票價貴,是被觀眾詬病的另一個問題。據報道,今年8月15日,某電影在成都路演,某影城率先開票,全場599元一張,而該影城平時票價為59.9元,路演票價是平時票價的10倍。不少網友直言太離譜這個價錢可以看一場演唱會了看場電影,明星20分鐘的互動就值599元?今年8月,某電影在天津某影城路演,因有人氣演員到場,第一排票價賣到1001元,第三排票價定價為798元,影廳后三排的票價則為498元。
電影路演的初衷是對電影進行宣傳推廣,提高電影的知名度和口碑,激發觀眾的觀影熱情,因此路演應當表現出足夠的、能夠打動觀眾的誠意,而不應當成為影院、電影創作發行方加價賣票的籌碼,更不應成為黃牛囤積票源、炒高價票、擾亂市場的良機。路演的票房收入的確是電影票房收入的重要構成,但若把路演搞成純粹的商演,追求短期暴利,則可能拖累整個上映期間的票房收入。
放到整個行業來說,電影路演亂象會對電影市場造成傷害,傷害正常的電影消費秩序,拉低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觀影熱情,同時也是對電影人辛苦付出的傷害。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據報道,在今年電影暑期檔,某部電影的路演票價,讓不少自來水直呼貧窮限制了想象力,不得不放棄搶票。某部電影在路演期間曾出現黃牛橫行、觀眾一票難求的情況,部分觀眾還因系統問題被強制退票。凡此種種,電影亂象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不重視。
對于電影路演的票價,影院、電影創作發行方雖有自主定價權,但自主定價不等于自由定價。按照價格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為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服務。誠如有律師所言,電影路演背后的影院、電影創作發行方基于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服務,具有不合理性,應予以規范。
對電影創作發行方來說,路演雖是必要的宣傳手段,但切莫本末倒置。如果電影本身質量過硬,營銷好當然加分,反之,路演營銷再多再賣力也沒有用,質量才是常勝密碼。弄虛作假、票價畸高的電影路演無疑已經變味,如此營銷搞出的熱度,大多只能是曇花一現。漫畫/王鐸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