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躍生活照樊躍成長于軍旅,成熟于軍旅。長達20余年的戰友與總政歌舞團工作經歷,先后創作出近百臺優秀作品,其獨具匠心的創意與舞美構思,令他屢獲全軍,全國大獎。其作品風格大氣,形式豐富多變,特別是他超前的創新意識與精準的藝術把握,讓他成為當代國內舞美設計領域的佼佼者,34歲即被評為最年輕的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面對成功的巨大榮譽,樊躍并未停下腳步,又將他取之不竭的藝術創新理念發揮的淋漓盡致。以第一部《印象劉三姐》為發端,被國際權威人士評為“最不可復制的演出”。時至今日,“印象系列”已經先后完成了《印象劉三姐》,《印象西湖》,《印象麗江雪山篇》,《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又見平遙》等八部作品,接待觀眾數千萬人次,成為世界演出歷史上的奇跡。特別是其開創的山水實景演出模式,正在被其他同業者復制與效仿,形成新一輪的實景演出熱潮。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是一份蘊涵于東方情懷的珍貴感動,是當代中國奉獻給整個世界的奇跡。作為奧運會核心創意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樊躍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其中,以藝術家的敏銳與愛國者的胸懷,運用多年的藝術積淀,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與對奧運盛會的百年期盼進行了精妙大膽的詮釋。為奧運會開幕式的最終呈現付出了巨大精力。開幕市最終驚艷天下,而以張藝謀,樊躍等為核心的開幕式創意團隊,其高超的藝術造詣與藝術表現力,也得到了世界范圍的高度認同。樊躍生活照樊躍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而精致的,符合現代紳士的全部要求,而幾代帝京子民的家族積淀,又讓他的性格中帶有一種北京人特有的大氣與幽默。他的幽默感極強,熟悉他的人都喜歡聽他講的笑話,可謂信手拈來且有繞梁三日的意境;他更是個工作狂人,哪怕是一個人的時候,他不時深瞇的雙眼與不斷比畫的手勢,也在顯示著他已經站在那個心中永恒的舞臺之上。從早年軍旅生涯斬獲的眾多榮譽,到后期“印象”系列受到的公眾追捧;從大都會歌劇院《秦始皇》演出后經久不熄的贊譽掌聲,到奧運會開幕式所贏得的世界感動,樊躍的天賦與勤奮正在得到不斷的成功印證,而他創新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過:由他開發創意的實景電影,已經在“印象”系列最新力作《印象.大紅袍》中被部分采用,并已獲得國家技術專利。或許過不了多久,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實景電影即將面世。當樊躍帶著“印象”系列的新思路端坐在沙發時,考究的服飾,一絲不茍的發型,打破了很多人對藝術家長發飄逸,著裝隨意得甚至有些邋遢的符號化印象。樊躍生活照“錯誤是要改的,缺點不要改,浪費時間。人的一生,要抓緊時間找到自己最大的,與眾不同的優點,然后放大一百倍,就干這么一件事。”樊躍這樣闡述自己對成功的看法,不要被現在流行的成功學所牽累,不要向名人學,因為連名人自己都無法復制自己。對經典的態度應該是:我了解,我敬佩,但我不模仿。“我做所有人認為不可能,或者不合理的。只要做成了一點,就了不起。”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讓樊躍每天一睜眼就為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激動,他期待著隨時可能到來的新創意。“人生最好的,就是你鐘愛一個事情,然后不斷地做,也許一不留神就偉大了一下。”你一定會被我俘虜樊躍生活照樊躍的形象氣質稱得上是東方古典紳士的代表。他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形象永遠一絲不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他的衣服和日常用品都很別致,不一定貴,但一定是適合他的,提煉成兩個字就是“講究”。2006年,他在美國大都會做《秦始皇》美術,身著一襲藏藍色中式棉袍出現在美國街頭,竟引發見怪不怪的美國人的高回頭率,甚至有人追過來詢問他這件衣服是在哪里買的。這是一個把“把禮節和教養融化在血液中的紳士”,從內到外,從德行和儀表都有自我要求。樊躍的篤定閑適,就像他對自己藝術作品的把握:“我知道在某個地方,你一定會被我俘虜,慢慢兒領著你,讓你跟我走”。他曾說,他最好的藝術合作者是自己,“自己抽個煙,喝杯茶,就是自己跟自己玩兒起來了。就像我們拜佛一樣,其實是自己跟自己玩,石頭不會說話,是我自己完成的。藝術也是這樣,沒有別人能取代。我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把生活藝術化。這個對自己,對他人,都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兒。好玩的事兒都孤獨,你以為你孤獨,那是假象。你如果真正感受到孤獨,而孤獨又不能帶給你美和享受的時候,那就不是孤獨,而是苦。我并沒感到苦。”你以為他是孤僻的嗎?他的機智和幽默卻隨手可見,甚至是“蔫兒壞”的。接受采訪時,攝影師蹲在地上為樊躍拍照,讓他眼睛看著鏡頭和讀者交流,樊躍盯住鏡頭,悠悠然說了一句:“讀者的位置怎么這么低啊……”他的語錄都富含機鋒和韻味,聽過之后,夠你回味一陣子的。比如他曾對自己的女兒說:“你做女兒是第一次,我做父親也是第一次,彼此都可以犯錯。”樊躍樊躍的思維和創意好像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生活中各種司空見慣被人忽略的情景和細節,都能讓他津津有味地琢磨起來。他說自己平時不運動,因為他內心的運動太豐富了,唯一喜歡看的是足球,“足球是人類發明的最經典的游戲。它比好萊塢最商業的電影都要商業,也比它們更具戲劇性——每個球都不可重復,每個球星的性格不同,甚至連觀眾也不會重復。偶然性,戲劇性,英雄主義,觀演互動,不可重復性,等等這些因素充滿了張力和沖突。這種戲劇性和結局只有上帝知道,其他任何一個人都始料不及,每一次觀看都像是經歷一場魔術或者探險。同時,足球游戲也是社會的縮影,你會下意識衡量自己在賽場上會扮演哪個角色?前鋒?后衛?守門員?這種讓觀眾全身心投入的觀賞方式是真實而動人的,就是最好的演出”。從足球可以延展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其實就是怎樣看待“演出”這個概念,樊躍認為演出不僅僅是鄭重其事地走進劇場,也可以是在地鐵上看坐在你對面的人;逛商場,菜市場也是一種觀看演出的形式。甚至去看病,“醫院是人類最本能,最痛苦的地方,這不是耐人尋味的戲劇嗎?”看到電視上的拆遷新聞,他會想做一場“新聞演出”,“房子拆到一半,在廢墟上做一場演出會有什么樣的沖擊力?”在樊躍眼里,藝術和生活沒有界限,演出形式是豐富多變的,“藝術本身是有意思的,往往我們自己把藝術搞得沒意思。看待‘演出’的角度越豐富,靈活,百無禁忌,那么你的作品就越驚世駭俗,富有魅力。沒有辦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張藝謀曾經在印象系列火爆后這樣評價樊躍:“他不稀罕我這棵大樹。不靠我這棵大樹,他也可以成功。”樊躍樊躍在《印象劉三姐》排練現場的作品從《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開始,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種類,它不僅是一場演出的革命,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樊躍認為這是自己跟大自然合作的共同成果,“自然不是演出的布景,而是我的第一劇本,我的演出只是做了將計就計,加上了我的創意。并不是我的東西或主意多棒,如果是好,那是自然本身的好。我能夠想一些辦法,讓自然與人走得更近,能夠讓自然表演最正宗的東西。人站在大自然面前,就是憧憬了,你可能欠它的。我覺得更大的父母就是大自然。你有時間可以看看父母,但不一定有時間去真正感受自然。”印象西湖樊躍在《印象劉三姐》排練現場他認為“印象”是一種詩意和夢想,跟記憶不同,記憶有一天會消失,但詩意和感觸卻可以永存。“印象”就像建筑師手下的建筑,建筑師會去世,但悉尼歌劇院,埃菲爾鐵塔卻一直留那里。樊躍在執導《印象麗江》排練中實景演出模式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同行所效仿和復制,但樊躍卻是最有資本和能力來為實景演出定義的人:“演出最本質的地方,讓所有觀眾在心靈上穿梭和行走。同其他藝術表演不同的是,我們讓演員表演和自然展示沒有界線,模糊這個界線。表演跟自然,同行同在。這就是實景演出的定義。”電影生涯在實景演出大獲成功之后,這個離經叛道的人又用行動吶喊:“我要搞電影了!”“實景電影”這種全新的電影模式,其實已經在樊躍過去的作品《印象大紅袍》中嶄露頭角,初見端倪。凡是看過《印象大紅袍》的觀眾,無不為演出中那段大王峰和玉女峰的篇章所震撼和感動。而這一次,樊躍要做得更加極致和徹底,要把“實景電影”這種全新的模式作為他再一次出發的起點,他要做這個輝煌感官世界的國王和指揮官。合并圖冊“傳統電影的3D是把真的變成假的,而實景電影是讓“假”成為真,現在電影產業都在忙于3D制作,用技術手段讓觀眾在室內感受到仿若戶外的現場感。而我們實景演出的現場本身就是3D啊,那山都幾千年了,石頭沒我的時候就有它。能聞到空氣,看到星空,會刮風,下雨甚至下雪。這種嶄新的看電影的方式,使大家走出傳統影院,在我這個全世界最大影院里享受這樣的視覺盛宴時,從始至終聞到的是大自然最純凈的空氣,此地,此景,此情和觀眾共同進入故事,感受故事。這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充滿新鮮空氣的生態電影院,我們所有的感受,科技,藝術,現代文明的成果都將還給大自然,回饋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給大自然有個交代。這種天然的3D電影為什么不去嘗試呢?只要再給我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