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生活照胡波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2006年,胡波在北京考試,順利拿到了要報考的學校的專業合格證,但由于高考成績沒達到分數線,而沒能被錄取;之后,他回到老家,復讀了一年。2008年,胡波再次高考失利,便進入山東的一所專科學院讀書,由于課程很水,加上宿舍不裝網絡,他每天晚上9點開始去學校經營的網吧通宵看電影,下午起床后和舍友打牌;在學校上了不到一年,他便選擇輟學復讀;期間,他考上過浙江傳媒學院,父母勸他早日上學,但他只想上北京電影學院。2010年,連續考了兩年后,22歲的胡波終于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大學期間,胡波在學校附近的城中村拍攝了一個關于一頭驢和一棟房子的短片,當地不少地痞流氓拿著砍刀過來討要場地費,而胡波只是淡定的拿著他的小本子蹲在墻角,一心一意地畫他的分鏡。此外,他還為了救一只奄奄一息的刺猬,整個冬天,都把它養在宿舍里,由于野生刺猬臭氣熏天,為此他和室友有過不少爭執。大四時,胡波參加了“畢業聯合創作”,同時申請了導演系和影視技術系的資金,結果兩個申請都通過了,他一共提交了6個劇本,其中有4部是他喜愛的藝術片,但最終被選中的是另外2部驚悚懸疑類型的商業片;而這2部畢業作品,讓一些投資機構注意到了他的才華,雙方討論投拍懸疑片時,因為投資方提出要加床戲,而被胡波拒絕了邀約。胡波黑白寫真2014年,胡波開始在ONE等平臺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作品;同年,他還執導了短片《遠隔的父親》,《夜奔》。2015年2月,憑借短片《遠隔的父親》獲得第5屆金考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同年,創作了長篇小說《牛蛙》。2016年,創作了中短篇小說《大裂》,并憑借該小說獲得了臺灣第6屆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首獎;同年,胡波帶著自己創作的《金羊毛》劇本參加了First青年影展創投會,經過初選,復選環節,最終入圍電影計劃,并去到FIRST電影節面對近百家資方進行了提案陳述;之后,項目簽約了冬春影業,以《愛在櫻花盛開時》的片名進行了電影拍攝備案;此外,他還自編自導了短片《井里的人》。2017年1月,其創作的中短篇小說集《大裂》正式出版;2月,其執導的電影《愛在櫻花盛開時》開始拍攝,由王小帥擔綱監制,這是他的電影處女作;7月,胡波到西寧參加了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的大師訓練營;期間,在沒有資金,團隊的情況下,胡波用一天的時間拍出了一部短片;10月,出版個人首本長篇小說《牛蛙》。2018年2月23日,他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獎;10月1日,他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入圍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獎,而他則入圍了最佳新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之后,胡波離世前留下的一組文學作品結集《遠處的拉莫》出版。11月17日,獲得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胡波
電影類獎項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獲獎結果2018-11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大象席地而坐獲獎2018-11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大象席地而坐獲獎2018-11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大象席地而坐獲獎2018-10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大象席地而坐提名2015-02第5屆金考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遠隔的父親獲獎文學類獎項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獲獎結果2016臺灣第六屆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首獎《大裂》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