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e4myg"></s>
    <li id="e4myg"></li>

    劉燕生

    簡歷

    1943年參加了綏德師范學校文工團,成為劇團的文藝骨干。1944年調到延安西北文藝工作團,演出了秧歌劇,話劇,獨唱等大量文藝節(jié)目,成為優(yōu)秀的演員。1953年調到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參加為紀念屈原而演出的郭沫若力作《屈原》。40年的話劇舞臺生涯,共演出古今中外近40個劇目,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表演藝術家。通過中外精典名著的舞臺實踐和金山,吳雪等著名藝術家的指點,以及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系統(tǒng)學習,她由最初對舞臺藝術的陌生,經過刻苦鉆研,終于登上了藝術的高峰,塑造出一系列閃光的婦女形象。1960年她加入了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并作為代表參加了第三,四,五次全國文代會。199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作為中國戲劇家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南斯拉夫的戲劇節(jié)。1980年她扮演法國名劇《蒙賽拉》中母親一角,獲文化部頒發(fā)的演出三等獎。1986年以《高加索灰闌記》演出團副團長的身份,參加了布萊希特在香港的紀念活動。1993年在田漢名劇《關漢卿》中飾高堂老母赴臺灣演出,受到海內外的一致好評。1997年榮獲戲劇家協(xié)會頒發(fā)的“從事話劇五十周年”的榮譽獎章。

    作品

    從1953年《屈原》中的嬋娟開始至“文革”前,在她的舞臺形象畫廊里,扮演女主角的有《種橘的人們》中的銀花,《第二次愛情》中的格魯尼亞,《麗人行》中的李新群,印度古典名劇“沙恭達羅”中的女友,《白鷺》中的劉惜芬,《最后一幕》中的百靈鳥,席勒名著《陰謀與愛情》中的露易絲,法國著名喜劇《費加羅的婚姻》中的蘇姍娜,《迎春花》中的春玲等等。“文革”后又在《永遠的懷念》,《于無聲處》,《我們是喝延河水長大的》,《猜一猜誰來吃晚餐》,《明月初照人》,《保爾柯察金》等劇中塑造了各類母親形象。此外還在電影《沙家店糧站》,《十三陵水庫暢想曲》,《高山下的花環(huán)》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創(chuàng)造的舞臺形象,具有真摯,透明,閃光,毫無造作的特點,已形成其獨特幾格。而她對藝術事業(yè)的獻身精神和拼搏精神,正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茅市| 防城港市| 齐齐哈尔市| 理塘县| 禹城市| 凉城县| 阳原县| 潜江市| 汨罗市| 乐昌市| 内江市| 上林县| 正阳县| 潞城市| 利川市| 乌拉特前旗| 凤阳县| 邵阳县| 湾仔区| 渝北区| 铜山县| 根河市| 罗平县| 墨脱县| 高邑县| 六安市| 南昌市| 麻城市| 松原市| 会昌县| 江城| 石棉县| 池州市| 临沂市| 宣武区| 奉化市| 汉阴县| 城固县| 迭部县| 洪江市|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