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原名莫運瑞,莫洛夫,筆名野叟。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國最著名的現代詩人。1928年生于衡陽東鄉相公堡副刊。1949年赴臺灣,現旅居加拿大溫哥華,被譽為中國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將洛夫評為中國十大詩人首位。潛心現代詩歌的創作,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999年,洛夫的詩集《魔歌》被評選為臺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又憑借長詩《漂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洛夫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被詩壇譽為“詩魔”。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衡陽市衡南縣相市鄉相公堡,現聘任北京師范大學,南華大學,中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中北大學等??妥淌?加拿大漂木藝術家協會會長,香港當代作家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衡陽廻雁詩社名譽社長。1938年,舉家從鄉下遷居衡陽市石鼓區大西門痘姆街,先后在相市小學,衡陽市國民中心小學,衡陽市二中,衡陽市八中和衡陽市岳云中學就讀小學,初中,高中,1943年在《衡陽力報》上發表散文《秋日的庭院》。1949年7月離衡隨軍赴臺灣。《紅樓夢》續書扛鼎作家溫皓然與洛夫,陳瓊芳1951年,考入臺灣政工干校本科班,畢業后入臺灣海軍陸戰隊。洛夫攜夫人陳瓊芳回母校衡陽市二中1954年,與張默,痖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與紀弦早一年創辦的《現代詩》,并任總編輯二十余年,使之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標志性刊物之一,對臺灣和大陸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開創了中國臺灣現代主義詩歌的新時代?!秳撌兰o》強調純粹性,獨創性,世界性,主張融合西方與中國,現代與傳統,以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現代漢詩的詩學體系。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南斯拉夫等文,并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臺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將洛夫評為中國十大詩人首位。1959年7月,臺灣軍官外語學校畢業,分配到金門擔任聯絡官,負責接待來自各國的新聞記者,寫下第一首長詩且具有個人里程碑性質著作《石室之死亡》。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顧問團”顧問兼英文秘書,負責翻譯與聯絡的工作,寫下《外外集》“西貢詩抄”。1967年11月,返回臺灣,又入淡江大學文理學院英文系讀書。1973年8月,以海軍中校軍銜退役,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1982年,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同年詩集《時間之傷》獲臺灣的中山文藝創作獎。洛夫為李璜之題字1986年,復獲吳三連文藝獎。1991年,復獲臺灣“國家文藝獎”。1996年,旅居加拿大溫哥華。1999年,洛夫詩集《魔歌》被評選為臺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三千行長詩,新文學史上最長的詩——《漂木》出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震驚世界華語詩壇。洛夫給李璜之分享他的詩詞作品2003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增終身成就榮譽獎。2004年,獲北京新詩界首屆國際詩歌獎——北斗星獎。2008年10月12日,洛夫具有后現代意義的詩《汽車后視鏡所見》入選深圳改革開放30年30首最具代表性的佳作。2008年10月18日,洛夫詩書畫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為期5天的展覽。2009年秋,由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出版《洛夫詩歌全集》。2009年11月12日,洛夫憑借自選詩集《雨想說的》獲得獲得華僑文學獎詩歌組最佳作品獎。2011年年初,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洛夫的兩卷本精選。2011年9月12日,洛夫作品入選《詩會中國——2011中秋詩會》2011年10月16日,獲得中國當代詩歌獎創作獎。2011年11月,獲得首屆孔子國際文學獎。2018年3月19日凌晨3:21在臺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五十余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靈河》,《石室之死亡》,《魔歌》,《眾荷喧嘩》,《因為風的緣故》,《月光房子》,《漂木》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葉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評論集《詩人之鏡》,《洛夫詩論選集》等五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1942年開始寫詩,1943年在《衡陽力報》上發表第一篇文章——散文《秋日的庭院》。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三十多年來評論不輟,英譯本于1994年由美國舊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其中多首為美國漢學家白芝教授選入他主編的《中國文學選集》。1996年偕妻移民加拿大,思念祖國,表現鄉愁,為十幾年來寫作的主題之一?!段醇摹?《或許鄉愁》,《水墨微笑》等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香港回歸前洛夫曾到落馬洲,從南面望鄉,仿佛聞到家鄉衡陽的鷓鴣啼鳴;到韓國講學時,登上板門店山頭,從北面眺望白山黑水,“仰首拭目,手帕上竟是一片濡濕的鄉愁?!?009年秋由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出版《洛夫詩歌全集》。洛夫是臺灣現代詩壇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為中國詩壇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由于表現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詩壇譽為“詩魔”。臺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如此評稱:“從明朗到艱澀,又從艱澀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與肯定的追求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對語言的錘煉,意象的營造,以及從現實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乃得以奠定其獨特的風格,其世界之廣闊,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之繁復多變,可能無出其右者?!眳侨B文藝獎的評語對他更為肯定:“自《魔歌》以后,風格漸漸轉變,由繁復趨于簡潔,由激動趨于靜觀,師承古典而落實生活,成熟之藝術已臻虛實相生,動靜皆宜之境地。他的詩直探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且對中國文字錘煉有功?!甭宸蚝陀喙庵幸恢北皇澜缛A文詩壇譽為雙子星座,洛夫的《邊界望鄉》和余光中的《鄉愁》一樣膾炙人口。雖在大陸的名氣不如余光中響亮,但在臺灣詩界洛夫的名望卻在余光中之上。1979年3月,洛夫訪問香港時創作《邊界望鄉》,詩人余光中陪同他去邊界落馬洲用望遠鏡看大陸,洛夫離鄉三十年,近在咫尺卻過不去,有家不能歸,近鄉情切。于是寫下了震撼人心的詩——《邊界望鄉》,傳神地表達了游子懷鄉咫尺天涯的傷痛,落寞和無奈。國內外研究洛夫作品之專著頗多,已出版有:《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洛夫與中國現代詩》,《洛夫評傳》,《一代詩魔洛夫》,《漂泊的奧義》,《洛夫:詩,魔,禪》,《洛夫長詩<漂木>十論》,《大河的雄辯——洛夫詩作評論集》等。洛夫沉潛于書法之探索五十年,不僅長于魏碑漢隸,尤精于行草,書風靈動蕭散,境界高遠,曾多次應邀在臺北,臺中,菲律賓,馬來西亞,溫哥華,紐約,北京,衡陽,西安,濟南,南寧,深圳,杭州,廣州,上海,石家莊,太原等地展出。
1954年,洛夫與張默,痖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力倡超現實主義,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并被收入各類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1982年,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詩集《時間之傷》獲中山文藝創作獎,本人膺選為臺灣“十大詩人”之一。1983年獲吳三連文藝獎。1991年獲臺灣文藝獎。1999年詩集《魔歌》被評選為臺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3000行長詩《漂木》出版,震驚華語詩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2003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終身成就榮譽獎。2004年獲北京《新詩界》國際詩歌獎“北斗星獎”。2009年詩集《雨想說的》獲中國首屆華僑文學獎。寫詩,譯詩,教詩,編詩一生,先后出版了37部詩集,7部散文集,5部評論集,8部譯著。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因近乎魔幻的表現手法,洛夫被稱為“詩魔”。2009年秋由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出版《洛夫詩歌全集》。研究洛夫作品專著有:《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大河的雄辯――洛夫詩作評論集》,《洛夫與中國現代詩》,《洛夫評傳》,《一代詩魔洛夫》,《漂泊的奧義》,《洛夫:詩,魔,禪》,《洛夫長詩<漂木>十論》等。洛夫沉潛于書法探索也已近50年,不僅長于魏碑漢隸,尤精于行草,書風靈動蕭散,境界高遠,曾多次應邀在臺北,臺中,菲律賓,馬來西亞,溫哥華,紐約,北京,衡陽,西安,濟南,南寧,深圳,杭州,石家莊,太原等地展出,并日漸被藏家看好。加拿大外交部曾將他的書法作品作為禮品贈送中國外交部。洛夫曾任香港當代作家協會永遠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山西中北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多年間,回大陸20多次,回鄉15次,省親,會友,講學,出席詩會,交流詩藝,舉辦個人書法展。
妻子:陳瓊芳兒子:莫凡
余光中先生剛走不久,洛夫先生又走,一個時代結束了!他們是這個時代詩的高峰,我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默哀!致敬!詩人洛夫千古?!獎⒄审@聞洛夫先生逝世,甚哀甚嘆!1988年中秋,洛夫一行首次回大陸,我攜妻楊泥,從四川趕到桂林,與湖南李元洛教授同陪洛夫一行漓江上中秋賞月,這是臺灣開禁后,兩岸詩人首次相聚在李白的月光下。我寫了一短文記念這次聚會。當年中共中央最重要的機關刊物《求是》刊出了此文,足見洛夫先生為兩岸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將三十年前這篇短文奉于洛夫先生靈前,先生不朽,詩歌萬歲!——葉延濱
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你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雁回衡陽,因為風的緣故。心中有詩,瞬間即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