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e4myg"></s>
    <li id="e4myg"></li>

    沙蒙

    人物經歷

    作品1907年11月2日,沙蒙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早年讀私塾,從師李秉鈞。1919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讀書。1922年,沙蒙考入法文高等學校,受“五四”運動的影響,積極投身學生運動。1925年,因參加“五卅”運動受害者募捐活動,受到留級處分,便憤然退學。1926年,考入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預科,由于時局動蕩,只上了一年便輟學了。1929年,考入哈爾濱滿綏長途電話局做話務員。1933年3月,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先后加入劇聯下屬新地劇社,晨曦劇社,獅吼劇社,大地劇社等進步戲劇團體。1935年,在喜劇電影《都市風光》中飾演店員;同年,在劇情電影《夜半歌聲》中飾演藝術家。1936年,在劇情電影《十字街頭》中飾演東北流亡青年;同年,出演話劇《大雷雨》。1937年,“八·一三”抗戰爆發后,在武漢,重慶,香港等地從事抗日救亡演劇活動。1938年,擔任第五戰區青年團藝術組教員。1939年,與歐陽儒秋一起到重慶北碚陶行之主辦的育才學校擔任教員。1944年,赴延安,擔任延安魯藝實驗話劇團團長。1945年,抗戰勝利后,參加開辟東北解放區的東北干部團;同年,擔任八中隊副隊長;此外,還擔任了東北文工團副團長,主持日常工作,該團后改名為東北文工一團,由沙蒙任團長。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東北文工團改名“東北文藝工作第一團”,沙蒙擔任團長兼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文委委員戲委委員。1948年8月,為了創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根據東北局命令,東北文藝工作一團集體并入東北電影制片廠,沙蒙擔任東影廠管委會委員,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黨總支委員和編導組黨組組長。1950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趙一曼》;同年,擔任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委員。1951年,與張客聯合執導劇情電影《上饒集中營》,該片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創作,影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二等獎。1953年,執導劇情電影《豐收》,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1956年,與林杉聯合執導戰爭電影《上甘嶺》,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1957年5月,在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上當選電影工作者聯誼會副主席;8月,反右派斗爭開始,沙蒙受到錯誤批判,并被劃為“極右派分子”,剝奪導演電影權利。1959年,長春電影制片廠組建創作集體,沙蒙被安排到第三創作集體做顧問。1961年,摘掉“極右派分子”帽子,調到北京電影制片廠。1962年,與傅杰聯合執導劇情電影《汾水長流》,該片根據胡正的同名小說改編。1964年6月26日,沙蒙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7歲。

    人物評價

    沙蒙活在自己的作品里,他短暫的一生執導過五部影片,雖然寥寥幾部,卻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回顧他的影片,會覺得沙蒙又與人們切近起來,他的目光,他的思索,他的激情,仍煥發著生命的光彩,繼續感應著時代脈搏的律動。在沙蒙留給人們的五部影片中,有三部是表現革命歷史與革命戰爭的,這是他富有藝術光彩與社會影響的作品,這絕不是偶然的。他對這類題材可謂情有獨鐘。他對為中國革命流血犧牲的革命烈士有著刻骨銘心的懷念之情,對此有一種抑制不住的創作沖動。沙蒙對新寫實主義藝術的執著追求,表現在他在適當地突出主要人物時,絕不以壓低或貶低次要人物為代價。他對主,次人物的關系作了真實的,恰如其分的處理——就像在生活中那樣自然貼切。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南江县| 皋兰县| 金坛市| 当涂县| 青岛市| 新平| 永春县| 名山县| 崇文区| 扶沟县| 泰宁县| 区。| 东宁县| 青冈县| 高雄市| 寿光市| 乐清市| 特克斯县| 南投市| 武冈市| 漳平市| 宜宾市| 江华| 娄底市| 四子王旗| 古田县| 万宁市| 府谷县| 扶风县| 龙里县| 济南市| 湘西| 滁州市| 乐亭县| 县级市| 彰化市| 京山县| 象州县| 靖远县|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