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e4myg"></s>
    <li id="e4myg"></li>

    王仁杰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的王仁杰,就常常把對事物的種種喜愛升級為“癡”,而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他才遇到了值得為其癡迷一生的戲曲。一次偶然的機會,王仁杰第一次走進了戲院,看了他平生所看到的第一出梨園戲《呂蒙正入窯》。美輪美奐,婉轉細膩,梨園戲一下子就把根扎在了王仁杰心里。王仁杰說,演員舉手投足,一念一唱,把劇中兩個角色生活環境,身份,性格完全不同所產生的碰撞和對應表現得淋漓盡致,非常動人,我從來沒有看過這么好的東西,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對戲曲產生了“癡情”。因保存有宋元明南戲的很多劇目,音樂及表演形態,被稱為“活化石”的梨園戲,是現存中國最古老劇種之一,它的唱詞其實就是優美的詩歌。王仁杰說:“我當時真是被迷得不行了,我喜歡的文學這里也有,唱詞就是詩歌。我成了戲迷,天天晚上看,很多傳統戲我都能背出來!有人說,昆曲是知識分子的典雅,但梨園戲是市民的典雅,有些內容更是雅俗共賞,更活潑?!睈蹜虺砂V,但王仁杰的“戲癡”之路卻走得并不怎么順利。1961年,因成分不好高考落榜的王仁杰進入當地歌劇團,本以為可以在喜愛的領域施展拳腳,1962年卻又被下放到偏僻的山區農村,一待就是5年。王仁杰用“混日子”來形容那幾年,干著與戲曲,與藝術毫無關系的工作。1975年,王仁杰終于回到劇團,隨后在1980年到上海戲劇學院專修班學習,在上海的兩年時間里,給了王仁杰一定的積累。在研究,學習,積累的同時,王仁杰也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戲曲的本體正在流失和變化,這讓他感到痛心,“我們的戲曲越來越被改造了,融合進了西方戲劇的很多東西,比如沖突論,而我們古典的戲曲,無論結構,人物性格,表現手法等等,跟西方戲劇是不一樣的,自有一片很廣闊的天地?,F在,看到戲曲舞臺上不斷有人搞出很多花樣,一出戲投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聲,光,電等外在的東西占領了舞臺,反倒是文學內涵衰退了,演員的表演藝術衰退了。大家都在創新,革新,而我是逆反,就是要追求傳統,追求戲曲最本體的東西。本來我不太懂戲,就是去仔細地看戲,看那些老藝人怎么表演,特別是傳統戲,鑼鼓一響,我都是畢恭畢敬地在臺下看。一遍一遍,看得很熟,都能背,看人家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這樣演,和我們現在的戲曲有什么不同。比較以后發現,還是傳統的東西最好,令人驚嘆。后來我也喜歡上了昆曲。”看戲,寫戲,研究戲多年,王仁杰有幾個體會,一是要看戲,特別是看傳統戲,看中國戲曲文化原來的狀態,看戲曲的本體;再一個就是要看戲曲名著,自己去揣摩,融會,理解。清詞麗句,讀后滿口余香,聽完繞梁三日,昆曲的典雅,梨園戲的雅俗共賞,正是王仁杰癡迷其中的原因。讀王仁杰的劇本,特別能感受到從詞里句間透出的古典之雅,傳統之美。多年來,王仁杰還依舊保持著當年“文學青年”的勁頭,看了大量關于歷史,哲學等等方面的書籍,這也使他的劇本擺脫了僅有詞藻表意的輕薄,散發出厚重之感,王仁杰本身,也凝聚了濃濃的文人之氣。有評論家曾這樣寫過:“泉州有梨園戲,王仁杰生活在泉州。是王仁杰找到了梨園戲,還是梨園戲等來了王仁杰?也許只能解釋為命運的安排。梨園戲的精神和王仁杰的氣質的確存在著大面積的契合。對歷史的認識,對傳統文化的探究,對民族心理的琢磨,對文人風骨的堅守,使王仁杰一直保持著傳統文人的形象。”對傳統文化,王仁杰總是懷有一種溫情和敬意,改編《牡丹亭》,《琵琶行》等名著,他始終遵從原著,非常謹慎地剪裁。寫戲至今,王仁杰以他對傳統的無比熱愛,以他堅守戲曲傳統的不變應對萬變,抵制住了種種發生在戲曲身上的時髦變化和來自金錢,利益的誘惑。這個“戲癡”固執地認為,“人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所以不去寫電視劇,多年來一直用他的毛筆,宣紙,用小楷一字一句地描畫心中的傳統戲,不求功利,有喜歡的題材才鋪紙研墨。他說:“用小楷寫很累,這樣就會惜墨如金,不會寫得很啰嗦。我不是想成為書法家,我自己用宣紙印稿紙,甚至寫繁體字,我覺得寫表現古人的唱詞,用這種方式更能深入體會其中的意境?!蓖跞式艹3T谧詈蟮慕馗迤谙耷昂诎最嵉沟亻]門苦寫,以至于每寫完一部戲都有種解脫的感覺。找題材難,王仁杰也因此欠下了十幾部戲。曾有一部戲他欠了整整十年,最后10天,頂著高燒通宵達旦,躺在床上,想起來一句就爬起來寫一句。劇本完成,他也沒有力氣再看一遍,以至于劇目上演,自己都不敢去看。而這部高燒中“熬”出來的《琵琶行》,又一次把王仁杰的名字印在人們心里。2020年5月29日晚9點19分,中國著名的戲曲劇作家王仁杰在福建泉州去世,享年78歲。

    代表作品

    有梨園戲《董生與李氏》,《節婦吟》,昆曲《牡丹亭》,《桃花扇》,《琵琶行》,越劇《唐婉》等?!抖c李氏》,《節婦吟》,《牡丹亭》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其中《董生與李氏》入選2003至2004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史詩南音《文姬歸漢》。王仁杰曾獲得曹禺戲劇文學獎劇本獎和文華新劇目獎,并于2006年被文化部授予“昆曲藝術優秀主創人員”稱號。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深泽县| 油尖旺区| 屏东市| 漠河县| 太康县| 满洲里市| 阿荣旗| 广宁县| 平舆县| 策勒县| 文登市| 常德市| 梓潼县| 峨山| 夏津县| 彰化县| 富宁县| 大同县| 安陆市| 宁陵县| 东源县| 司法| 库尔勒市| 丹寨县| 保靖县| 望城县| 平塘县| 佳木斯市| 东城区| 浮梁县| 手游| 张家口市| 安康市| 周至县| 于都县| 克拉玛依市| 潞西市| 隆安县| 北辰区|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