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照1959年,進入北京市戲曲學校;1960年,首次登上舞臺,演出《岳母刺字》;1967年,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京劇團;198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金泉,何盛清為師。1985年,創作演出京劇《八珍湯》;1987年,參加第五屆戲曲梅花獎;1990年,在恩師李金泉和京劇名家蘇維明共同整理指導下創作整理演出京劇《金龜記》;1990年12月20日,參加北京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振興京劇觀摩研討大會開幕;1995年5月,參加“梅蘭芳金獎獲獎演員巡回演出團”天津站演出;1995年8月15日,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大型現代京劇演唱會;1996年12月,參加梅花獎大集合——金獎京劇團訪臺公演;1997年,排演京劇《風雨同仁堂》;趙葆秀2000年7月1日,參加北京第一屆國際票友演唱會;2004年5月1日,北京京劇院首演《梅蘭芳》;2005年4月30日,北京京劇院首演《袁崇煥》;.2008年2月12日,參與梅蘭芳大劇院2008年雪災賑災義演;2011年6月12日,北京京劇院首演《宋家姐妹》;2011年11月2日,參與演出第六屆中國京劇節開幕;2014年5月10日,收臺灣青年京劇演員劉珈后為徒;2014年5月16日,參與演出紀念富連成110周年系列演出第三場;2016年3月31日,參與演出紀念袁世海誕辰100周年活動。2023年9月,參與演出《風華正當時——首屆全國校園戲曲中秋晚會》。
趙葆秀嗓音甘醇甜美,韻味純正,演唱細膩,感情充沛,高低自如,扮相端莊大方,臺風極佳,基本功扎實。多年來她對藝術執著追求,其表演既重傳統又不拘泥于程序,集名家之長,廣納博采,銳意創新,以唱念做舞,虛實結合,神形兼備的綜合表演去塑造人物,表現出朝氣蓬勃的藝術生命力和時代感。
趙葆秀1983年北京市青年京劇演員調演優秀表演獎;1987年首都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京劇振興杯大賽十佳演員老旦組第一名;1987年第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金獎;1994年電視京劇振興杯大賽“十佳演員”老旦組第一名;1994年梅蘭芳金獎大賽老旦組金獎;2001年第十二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2002年北京市首屆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稱獎;2004年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等;2005年第五屆中國金唱片獎。
趙葆秀原籍山東海陽的趙葆秀,具有山東人的豪爽,耿直,熱情的性格。走下舞臺的趙葆秀是一個平民化的趙葆秀,她沒有一絲一毫名家的架子。凡是找她學戲者,她是來者不拒,總是熱情地加以指點。趙葆秀有一顆年輕人的心,她喜歡運動,時常打打保齡球,沙狐球。她是建國以后具有巨大貢獻的當代老旦藝術家,她既繼承了男性演老旦聲腔的醇厚,又能恰到好處地完成女性演老旦在性別和情感的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