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e4myg"></s>
    <li id="e4myg"></li>

    趙汝平

    個人經歷

    趙汝平193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47年10月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七縱宣傳隊。1952年參加了志愿軍文工團,1958年到戰友話劇團任話劇演員。1959年2月調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

    人物軼事

    趙汝平:我看軍裝的變遷從50年代,那時可能是受蘇聯布拉吉的影響,女孩子都穿連衣的,甚至我們女同志的軍裝都是連衣的。穿便裝連衣裙的也比較多。有平的,有帶摺的。有上窄下寬的,有桶式的。那時侯部隊都發軍用挎包。一般我們去演出什么的都挎著那包,隨身攜帶的東西都放包里。在文藝部隊里在包上繡東西是不多的。有的戰士回家探親,老婆想給做個紀念在包上繡個小花什么的也是有的但是不多。在部隊是很嚴格的,弄個特殊的什么就破壞整齊劃一的軍隊面貌。在那個歷史時期,“為人民服務”這樣的字在包上還是不少的。為了加深革命性。60年代風衣是最盛行的。到了八一廠,也是部隊。從整個管理上和習慣上也都是軍裝。上級要求出去盡量穿便裝。但那時侯的便裝不是很多,我們也總是穿著軍裝出去的。所以買件風衣一下子就是便裝了,把軍裝穿在里面,外面套件風衣就算是便裝了。有淺灰色,藍色,黑色。灰色的更多一些。有一種是帶腰帶的,一種是不帶腰帶的。不帶腰帶的線條上比較講究。開始的時候我們穿便裝基本上是買的現成的。那時侯制作服裝的也有,但不是很普遍,講究一點的,包括中山裝,制服,出席個什么場合,就到裁縫鋪里去做。文化大革命時也有的。都是革命化。我第一次穿牛仔褲是女兒給買的一條,好象是九幾年的時候,大概到南方去拍攝,南方時興牛仔褲還是比較早的。在廣東地區,有一些是從國外進來的,很少是國內生產的。那時價格還比較貴。我們也看不懂是真的還是假的,覺得是那顏色就買了。有一些親戚朋友,兄弟姐妹的孩子來信要舊軍裝。因為我們的軍裝是發新的交舊的。不交的時候就留下來。送給他們。外面最初賣的都是仿制的。制作的樣子和軍隊發的還是有差別的。所以看起來和穿起來都不太對勁。所以他們覺得要一套舊的穿比買一套新的還好呢。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金市| 承德县| 泾源县| 江源县| 渑池县| 望奎县| 三亚市| 榆林市| 丽水市| 兰溪市| 伊通| 出国| 惠州市| 凤山县| 贡山| 南京市| 和平区| 禹州市| 阿拉善左旗| 兴和县| 兴宁市| 贡嘎县| 杭州市| 青冈县| 新余市| 临武县| 海安县| 雷山县| 惠来县| 麦盖提县| 永靖县| 兴和县| 连城县| 福海县| 绍兴县| 中山市| 红原县| 卢氏县| 河北省| 上思县| 大田县|